首页 自媒体 泛娱乐

如何阻止熊孩子败光你手机里的血汗钱?

媒体报道,家住上海的13岁女孩小卞以学习为由,用妈妈手机偷偷给自己喜欢的网络主播打赏,两个月就花了25万元。更为精明的是,小卞通过微信支付打赏,然后将提醒短信逐个删除,致使妈妈长期瞒在鼓里,一直到查看微信钱包才发现少了两万,等查询银行卡才知道是25万。

这些年,随着网络支付的普及,特别是手机支付的流行,越来越多的“菜鸟”家长开始尝试到了便捷的好处,可是,对于这种便捷带来的风险却一脸茫然。因此,经常有类似家长的血汗钱被孩子败光的信息传出来。

在没有现在手机APP支付之前,我们更多看到的听到的是很多孩子利用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短信扣费等功能订制业务、收听节目、购买Q币等等,虽然花费不少,但远远达不到25万这样的“倾家荡产”。可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流行,特别是很多人因为抢红包需要而在自己的经常使用的APP上绑定关系自己身家性命的银行卡,事情就变得更为严重了。

便捷和安全总是一对矛盾,太便捷就意味着不太安全。对于安全的定义也有两重,一是资金被盗用盗窃或者被诈骗,这种属于被害,严格来说,不管是哪家的支付,这个问题都已经解决的很好,安全性很高,并且还有账户安全保险来最后的保证,即便出现资金问题,也会被保险赔偿。

现在来看,更为严重的手机支付安全事件往往来自自身,是自己主动的不“安全”的使用,包括被熊孩子私下败光。这种情形,虽然有未成年人的保护法规在,可却很难证明是孩子使用而不是其父母知情或事后后悔的辩解,所以,一旦出问题,找回资金的可能性很低。即便摄于舆论压力,收钱一方退钱,也不会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只能是幸运者的个案。

对于家长来说,要想彻底阻止孩子盗用自己的手机来进行私下的消费,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往往好过他们的家长数倍。在这场游戏中,孩子是出于技术强势的,父母也只能是被动的防守。

6

因此,要想保住你们家的财产底线,既不能因噎废食不再使用网络支付,也不能轻而易举的放弃最重要的安全底线。以下几招可能对你有用:

1、对于孩子也很熟悉的手机应用,尽量的不要绑定自家主要财产的银行卡,可以单独申请一张卡进行绑定,然后定期的向其中存入比较小的金额,只要满足自己使用就好。

2、家庭主要财产的银行卡最好不要与社交账号进行捆绑,更不要使用与社交账号、手机登录等一致的密码,这个支付密码坚决不告诉孩子,也不当着孩子面进行操作。

3、现在很多直播网站甚至购物网站,往往让人直接采取手机账号登录,然后在支付的时候不经任何操作就跳转到手机支付软件界面,这样非常容易让孩子将钱划走。有关方面对这种行为应该进行限制,非签约的和用户自己选定的支付流程是不可以直接跳转的。

4、很多手机已经普遍支持指纹支付,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手机APP(比如微信、支付宝)上的支付设置为指纹支付,非自己特定的指纹不可以将钱支付走,这样就阻断了孩子私下转钱的可能。

5、淘宝、京东等等电商平台上消费是有记录的,如果是在旺旺等正规客服沟通就会存下交易和沟通记录,这些都可能成为事后追回熊孩子消费的依据,切不可通过微信、QQ等其他任何软件进行私下沟通交易,家长应该经常对孩子的正常消费支出行为进行教育,防止意外发生。

6、实在不行,给孩子一个手机,让他自己在上面玩游戏、学习,或者单独申请一个微信号、QQ号收取老师发的作业,而这个号不要绑定任何银行卡。

(本文系TechWeb博客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

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

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

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

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手机游戏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