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媒体 互联网

罗尔带血营销的背后 是整个自媒体的危机公关

有关捐助罗一笑的文章,我前两天就有看到。只是到了昨天,才是被疯狂刷爆朋友圈乃至举国关注。接下来,事件就逐渐上演了熟悉的狗血大反转闹剧。因此刺中了人们最柔软的爱心之后,又涉嫌以慈善之名炒作营销,各大门户和新闻客户端的头条几乎被霸屏!

1

孩子是无辜的,无数的善意也是真实的,可惜事件的走向却让许多人感觉被骗,令人愤怒和无奈。这个事件让我想起了过去许多假冒伪劣的自媒体们“心灵鸡汤”的升级版:“不转不是中国人”、“打倒XX,支持国货”。那些口号式的NC文章自然会被读者人为过滤,但罗一笑的这个事件涉及到慈善,触及到良知底线,不得不让人们反思。

【这种病毒式营销是如何被扩散的?】

从前天我所看到的第一篇文章,到昨天早上刷满朋友圈为止。从来源上来说首先这几篇文章写得非常煽情,技术含量较高。开始是从小众开始传播,然后经过推手在大众媒体扩散,最后再回到朋友圈被读者病毒式传播。简单来说,文章是一步一步从下游的自媒体出现并开始传播的。

这让我想起了,国外有家被称为是“媒体行业颠覆者”的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每月高达50亿次的恐怖浏览量,在美国商业杂志《Fast Company》3月刊评选出的《全球50大创新公司》中,BuzzFeed位列榜首,上榜理由是为全球媒体行业带来了革命。排在后位的则是Facebook、Uber、Netflix、亚马逊、苹果和谷歌(Alphabet)等企业。

BuzzFeed的成功在于其处理数据上非常厉害,能够基于数据创作出在社交媒体上令人疯转的内容。不久前,Buzzfeed揭秘他们异常神秘的大数据工具Pound和Hive。

Pound 是Process for Optimizing and Understanding Network Diffusion(网络传播优化及理解流程)的缩写,Pound技术能展示在线内容是怎么一步一步从下游的网站访问开始传播的,不论是点对点的邮件还是社交媒体,都能被这项技术所捕捉。

它可以根据每篇内容独有的URL对该内容在所有渠道的传播情况整合,并统计传播的过程。通过Pound让BuzzFeed可以更好地了解了受众。

而Hive的作用之一是记录不同平台上每一篇内容的编辑思路——包括未被发布的内容,即公司内部的内容数据库和统计系统。

每一篇内容及该内容在不同渠道发布的不同版本都会被单独赋予一个ID,存入Hive,这样一来,通过查看数据库中的历史文件,可以避免编辑制造重复的内容。

另一个作用是统计内容的传播数据。用历史数据帮助编辑判断如何能让内容更具病毒性传播的潜质,判断不同内容间的相关性,帮助团队判断哪些内容适合在什么样的地区和文化间传播。

重点来了,去年1月BuzzFeed发布了编辑标准和伦理指南,以此标准来做有公信力的内容,坚决抵制虚假、欺骗读者的消息,赖以盈利的原生广告也以故事形式呈现在读者眼前,而不是硬生生投放。

因此,BuzzFeed的模式在国内一直无法被复制,一方面是技术原因,另一方面还是因为国内的内容生产许多时候是被商业化“修饰”的。

【自媒体的自由度让刷屏难以预测,谁来把关?】

现在,整个事件无疑已经演变成全民焦点了,而且事件也许随时有再次反转的可能。

相信接下来,事件会延伸至互联网慈善、新媒体、社会化营销、p2p等等行业的讨论。

但无疑,UGC内容的监管,以及病毒传播的威力将会被重点关注。这两年来,随着微信公众号的崛起,诞生了诸如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度百家等等几十家的新媒体。那么如何对新媒体内容进行监管呢?

我认为刷屏级事件的主要阵地无非是微信和微博,这两个平台正是内容的产生主要平台,以及下游的内容初始传播渠道。经过这个事件,微信和微博平台必然会加强内容监管。正是在今天,微信官方第一时间就个案进行了正式说明,并给出暂时封禁的措施。

【结束语】

或许在披上“慈善”的欺骗面前,技术如BuzzFeed之强也会被瞒天过海。但无论如何,在新媒体欣欣向荣的今天,罗一笑事件无疑会再次消耗整个社会对自媒体行业的信任度,其实这是属于整个自媒体的某种“危机”。

在人性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显得很渺小。

祝福孩子,我们鄙视欺骗,谨此。

(本文系TechWeb博客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

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

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

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

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手机游戏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