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媒体 互联网

技术 数据 场景 谁才是真未来?

小刀马

大数据、云计算在未来的发展中承载着极大的应用机会,最近火爆的人工智能(AI)以及阿尔法狗3:0零封柯洁,都使人工数据的应用甚嚣尘上,而在近日召开的数博会上,BAT三巨头都参加了,可见对于大数据应用的关注是何等重视了。有意思的是,三巨头的立场还都不相同。大数据应用不仅仅是国家倡导的发展思路和方向,而且更主要的是,云计算发展和大数据应用的场景越来越多,这恰恰也是马化腾更倡导的场景需求演变,而马云和李彦宏对于技术的不同理解,其实也是另一种“场景”的需求。技术、数据和场景,究竟谁会主宰未来?对于数据的应用又应该如何演变?

按照马化腾的话说,李彦宏谈的更多是0到1,需要有一个创新技术驱动;马云讲的是1到N,1到100、到100万,这个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数据驱动。他认为,更重要要素是“场景”或者我们称之为“战场”或“市场”,有了市场、有了场景,数据自然会产生,也会驱动技术再发展,人才也会跟着来。计算能力、大数据,都是可以复制的,但是市场和人才是不可复制的,这是一个核心点。但是不是如此呢?其实无论是技术还是数据,包括场景,相互之间的促进和协同发展才是关键,单一的存在都难以真正承载大数据发展的基石。

BAT的争论其实是万变不离其宗

其实三巨头阐述的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也完全符合目前BAT的战略布局模式,甚至和自身的定位以及发展谋划都是基本一致的。在2017贵阳数博会上,参与企业超过400家,国外嘉宾来自20多个国家。马化腾表示,数字经济发展有三个关键字:实、新、通。“实”,意味着实体经济正在展开全面的数字化转型,不限于某个产业和领域,数字经济会渗透到实体经济每一个角落。“新”,意味着数字经济不是传统行业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简单相加,它蕴含大量的创新,包括一大批跨界地带的新兴企业,提供垂直细分领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通”,意味着数字经济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增添了“数字丝绸之路”这样一条通路。

实、新无疑也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中,BAT其实都在走出去。马化腾认为,一个行业的云化程度,是该行业数字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工业革命之后,电力为经济及社会带来深刻改变,人们通常把用电量作为衡量经济好坏的重要指标。数字经济时代,“用云量”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很显然小马哥简单地把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和工业时代的发展叠加在一起,但是信息化革命和工业革命时代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单纯地使用率是其一,但不是唯一。

马化腾表示,计算能力和大数据都是可复制的,但是市场和人才是不可复制的,这是各自的核心点不同。就好像今天BAT三家分别在社交、电商和搜索有各自的主战场和场景;我们看到滴滴、摩拜有交通出行的场景;我们看到微信、支付宝有支付场景;新美大、58,有日常生活的场景和使用习惯。有了这样的战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就可以借助新技术,从而把握先机,否则的话,你空有技术、空有数据是远远不够的,你提供给谁?通过什么渠道

给用户呢?所以最关键的还是场景。

这也是小马哥看中的前景。不过,市场是不是真的是先有驱动还是先有技术,也是各有各的看法,谁的驱动才是唯一的诉求?是靠驱动带来应用变迁还是市场决定驱动的演变,这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其实在更大程度上,或许是相互促进,相互迭代,相互之间都在咬合,无法真正衡量究竟是谁带动了谁,或者是因为谁的存在才变得如此重要,仅仅是场景,如果没有技术和数据的驱动,空有场景也带不来真正的变迁。其实我们注意到,很多应用场景需求一直是存在着,但是实现的代价太大,或者根本就没有相应的技术驱动实现,自然也无法堆积起相应的数据流,这时候的场景又有什么价值可言?如今BAT占据着不同的“时间”节点,无论是数字化应用还是大数据、云计算,都需要不同的应用“场景”来承载,而BAT就是占据着不同的角色分配。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分享经济其实就是共享经济

当下,分享经济占据着互联网投资的重要一环,也被认为分享会成为一种主旋律,其实分享的内质就是共享,不过在共享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变种,其实无论是分享经济还是数字经济,最终都是互联网+产生的结果。互联网+则是重要手段,而数字经济仍然离不开互联网+。

有意思的是,在本届数博会上,马云认为“数据是最重要的基础资源”,而李彦宏认为“数据不重要,技术创新才是最重要的,比如蒸汽机就比煤重要”,马化腾认为,这二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应用场景。小马哥的理念是,“场景”实际上就是用户消费行为发生时所处的时空环境。把“场景”控制住并获得用户的认可,是在未来商业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其实对于这一点,BAT也都在有所布局,相对而言阿里和腾讯对场景的抢滩布局更在意一些,而百度更寻求技术的突围以及对AI的布局优势。人人都觉得应用场景的变迁已经没有多少机会了,但是共享单车的出现却打破这种场景稀缺的状况,这也说明应用场景的稀缺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谁也无法预测新的应用场景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马化腾说,在人工智能时代,抓住“场景”,才是抓住了未来。其实我们看到,科技史上的人工智能黄金时代正在到来。这一天的到来就意味着电脑,也就人工智能要超过人脑。今后30年里,这就会成为现实。就比如,AlphaGo的出现,一个汲取技术、摒弃情感元素的智能机器人,甫一出现,便颠覆了人类既往的全部智慧、经验与认知。

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在医疗、教育、购物等日常生活的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所塑造的绝对理性机器人正在加速渗透。在此过程中,不乏科技巨头争霸,亦不乏新兴创业者的身影。无论是巨头还是创业者,都争先恐后地生怕错漏了手中这一捧潮水。“我们处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相信这能打造更好的生活。我们所面临的各个领域都有很多未解之谜,科学家通过人工智能,可以做到更多的事情。” Alphabet执行董事长施密特如是说。

人工智能布局的方向是多元的

利用人工智能大脑,百度、谷歌、苹果等公司已经开始测试无人驾驶汽车,苹果公司近日已完成三部雷克萨斯RX450h SUV上有关自动驾驶软件的测试,百度更是宣称在2020年前将逐步开放高速公路和普通城市道路上的全自动驾驶。在更多领域,技能性人工智能也在发挥不同的作用。无论是微软的Cortana(小娜)、苹果的Siri还是亚马逊的Alexa,或是IBM的Watson,都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帮助人类完成任务,体现出功能性价值。近期热门的各类智能音箱,其中便搭载了人工智能语音机器人,用户可以向智能音箱就天气、交通、美食等方面提问,音箱内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当即能够作答。

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已经被证明了,未来最重要的是脑神经科学。随着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的兴起,得益于深度学习技术的突破。该技术是一种需要训练大型神经网络的“深层”结构,且每层可以解决不同方面的机器学习。其特点是,无需再依赖于硬件代码和事先定义的规则,而是依靠模拟人类大脑的神经网络系统,从案例和经验中习得算法。这或许才是比较“可怕”的地方。

根据IDC数字领域报告显示,至2020年,每年数据量将达到44ZB(1ZB合1万亿G),5年内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41%。随着数据量的增长,神经网络便会更有效率,机器语言可解决的问题数量也在增加。微软在试图将人工智能大众化。据悉,微软公司的人工智能研究团队人数超过5000人,关注于改变人类与机器互动的体验。同时,微软正在积极将融合人工智能的功能嵌入公司核心服务中,并在对话计算、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取得进展。通过进一步打造基于GPU和FPGA的微软智能云Azure,为机器学习提供动力和速度。

近日,李彦宏通过内网发布全员信,希望百度从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彻底转型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将人工智能作为公司发展的战略转型方向,这称得上是拼尽全力了。未来的市场无论是技术、数据还是场景,发展的重心和重点是引导市场需求,并通过市场需求来反哺技术的延展,这是互相咬合的,也是谁也替代不了谁的一个过程。

(本文系TechWeb博客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

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

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

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

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手机游戏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