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媒体 互联网

多家APP被指监听用户 隐私数据何时能有一把“安全锁”

电影《窃听风云》中,吴彦祖通过一个小小的设备便能够轻松窃听对方的内容,并且监视其一举一动。而在现实生活中,“窃听风云”也同样存在,并且随着网络发展速度的加快,对于人们隐私的“窃听需求”也越来越多。

近两年,智能终端设备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的生活以及某些习惯发生了改变。而在享受着这些便利的服务的同时,也让我们变得更加“透明”,由外而内的曝光,各种私密信息裸奔在大数据中。或许,你现在正在使用的手机APP,就在对你进行监控和窃听,通过事先开放的各种权限了解你的个人需求以及潜在需求来为你提供相应的服务。

在人工智能时代,提前预知用户需求并为之提供服务的行为是用户所需要的,但是仔细想一下,这种提前预知的服务有点让人脊背发凉,为何它能够知道我不经意间说过的一句话,难道在一直监听?

今日头条、百度纷纷被指监听用户手机 利用麦克风权限获取用户隐私

近段时间以来,关于隐私的话题再度成为热点,有网友称,“和朋友聊天讨论西餐厅,今日头条马上给你推送西餐相关的广告和资讯”。不仅如此,还有的用户表示,自己元旦去摘草莓,第二天打开今日头条,便发现关于草莓的相关文章以及推荐信息。

图片1

 

众所周知,作为以机器算法推荐为主的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会根据用户的点击阅读习惯来进行文章推荐。但是,从网友的反映来看,自己并没有在头条搜索点击过相关新闻,但是就因为自己在通话时提了一嘴,便被推荐相关新闻。网友称,今日头条利用了麦克风的权限在对用户进行监听。

对此,今日头条方面称,用户使用今日头条(包括头条旗下产品)进行视频录制时,需要用到手机麦克风。但除非用户明确点击授权,否则无论哪种手机机型,今日头条都无法获得麦克风权限,无法收到用户任何语音信号。同时,今日头条表示,从技术角度看,目前声音信息技术的处理,也远达不到通过麦克风获取个人隐私的水平。今日头条也绝不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手机用户隐私。

图片2

无独有偶,百度也因为类似的原因被江苏省消保委起诉,被指“手机百度”“百度浏览器”两款手机APP存在违规获取诸如“监听电话、定位、读取短彩信、读取联系人、修改系统设置”等各种权限,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江苏省消保委认为,作为搜索及浏览器类应用,“监听电话”、“读取短彩信”、“读取联系人”等涉及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的相关权限并非提供正常服务所必须,已超出合理的范围。

对此,百度方面表示,百度APP不会、也没有能力“监听电话”。百度APP敏感权限均需授权,但是用户可自由关闭。

除了今日头条和百度之外,淘宝、微信等也都被指监视用户手机。其中,微信更是被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指出“马化腾肯定天天在看我们的微信”。对此,微信回应称,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聊天内容只存储在用户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微信也不会将用户的任何聊天内容用于大数据分析。

  APP到底能不能监听用户隐私

针对当前出现的APP监听用户隐私一事,业内相关人士以及专家也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据新京报方面的报道,互联网安全专家刘海(化名)表示,只要用户给予了APP相关权限,技术上是可以做到监听电话等操作的,至于做不做就看APP方想不想了。

北京互联网从业者赵谦(化名)称,涉及监听电话的是录音权限这一项。如果在打开电话权限的基础上再启用录音权限,APP方从技术上是可以监听电话的。同时,他表示,APP方通过录音然后存储录音文件,再调文件上传,同样可以达到监听用户通话的效果。

不过,对于网友关于监听电话的猜测,猎豹移动安全专家李铁军表示,很少有人真的这么做,这种数据监听,然后上传的行为很容易被发现。这个过程需要APP有调用录音的动作,APP代码就能识别。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手机端的安全软件就能发现,任何一个会程序逆向分析的人都能发现。

李铁军称,“手机监听技术,互联网公司即使有这个能力,也不会用在个别网民身上。不值得啊,这监控成本得多高啊。”

对于APP监听用户一事,目前仍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那就是手机APP应用对于用户权限的获取是越来越多了。

手机APP为何索要权限越来越多?

智能手机经历十来年的发展,功能是越来越丰富,集多种需求于一身。不过,不知你发现没有,移动应用APP无论是在容量大小上还是在占据运行空间上,也都增长很多。并且,对于手机后台权限的需求上,也是“欲求不满”,无论是和产品有没有关系,都尽可能多的获取后台权限。

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安装APP的时候,并不会在意中间安装过程对于权限的获取,直接一键安装便使用,殊不知一些不良非法APP正在后台用着这些权限来损害用户的利益。或许,有人会说,安装时候选择不通过或者后台关闭权限不就行了。但是,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并不了解这其中的操作,也没有想那么多。而且,有的APP一旦你不给其开通某项权限,便提示不能正常使用等。

对于APP来说,本身就不应该获取不该有的权限。但是,在冒着被指责的风险下,为何还有那么多的APP还要这么做呢?

一方面,这些APP就像是人一样,都想着拥有的越多越好,即使现在用不到,也为以后做准备,方便调用某些功能。

图片3

另一方面,APP拥有的权限越多越高,便能更准确地收集到用户的信息以及各种操作使用习惯,可以方便APP未来根据用户喜好来做个性化的服务。当然,也不排除有的APP收集完隐私信息之后,放到黑色产业链进行操作。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大数据时代,没人知道哪些数据会成为未来商业发展的重点,所以,拥有足够多的数据才是重点。搜集的数据越多,营销价值就越大。

监管不严、维权困难 个人隐私数据保护仍面临诸多困难

隐私、信息数据,这一直是互联网时代的安全漏洞。在公开透明的网络环境中,人们的隐私信息被曝光的越来越彻底,感觉自己就像是裸奔在各种各样的大数据中一样。

当然,要想进一步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作出一些妥协,比如开放给APP软件一些权限等。但是,这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去保证用户信息不被滥用,仍然是当下的难题。

就针对APP获得权限过多问题来说,虽然法律上有相关的管理规定,但是落实到具体的惩罚上却没有一个清晰的措施,尚没有对这一领域作出明确完善的规定管理制度,也就导致一些不法产品钻了空子,从而牟取利益。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保护个人隐私信息安全,不是一方的责任,需要用户的信任、企业的自觉责任感以及外部完善的监管。不过,话又说回来,用户的隐私数据安全应该是互联网向前发展最基本的底线,假如连用户的信息安全都保证不了,未来的互联网又得多走多少弯路呢。

(本文系TechWeb博客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

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

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

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

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手机游戏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