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媒体 产品

ofo共享单车才是一家“公益”机构

前天在小区看到几台ofo的号牌被刮坏了,立马拍照上传到APP,今天发现那几台车还在。不知道是被“公车私用”的车辆太多忙不过来,还是配置的工作人员较少,总之是没有被及时收走。在我看来,忙不过来的可能性要更大。

因为没有发电和GPS等模块,ofo单车的成本相对要更低,但也存在丢失率更高的问题。一方面,没有GPS就无法定位,被私藏也很难被找到;一方面,因为是机械密码锁,密码是固定的,很容易就被私藏了,也很容易被“共享”。

按照ofo官方的说法,投入量超过了100万,规模应该是行业第一了。这个第一有何意义呢?那么多的车辆被损坏,那么多的车被私藏,丢失率应该远超官方数据。如此,数量第一就显得很虚了,真正能被使用的车辆是一个未知数。

当然,这个数据可能在资本市场会比较好看,ofo给我的感觉就是使劲的吹数据泡泡。

苹果CEO库克去ofo访问那天,ofo对外宣布日订单超过1000万,成为国内第四家日订单过千万的公司。谁都知道这1000万订单是如何来的,靠的是免费换来的,免费激发了很多人使用。可是,恢复收费还能维持1000万订单水平吗?所以,这样的1000万订单也好,一个亿订单也好,都不会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ofo除了在国内几十个城市布局之外,在海外也投放了部分车辆。尽管数量不多,成本也不大,却获得了不错的眼球效应,说出来也是一家跨国公司了。可这样的海外布局有什么意义呢?国内市场都没有做好,就抛出一个海外的概念来,说到底是为了炒作,为了吸引眼球,为了给资本市场讲新的故事而已。

不过这是事情有没有意义,但有点是摆在眼前的事,ofo的故事该如何讲下去呢?

首先,共享单车很难做成一个生意,理论的模型是几个月能赚钱,实际上很困难。Ofo哪怕没有免费,很多人都在免费使用,固定的密码给了羊毛党很好的机会,再算上高损耗率提高了成本,赚钱基本是一种理想状态。如果再加上天气的影响,就更加的希望渺茫了;

其次,用户都是用完就走,不会有粘性,打开的次数再多,也无法从其他途径赚钱。加上ofo和芝麻信任合作之后,在上海地区已经免押金了,更没法从金融角度赚钱了。而摩拜单车靠着299的押金,已经有几十亿的沉淀资金了,起码可以获得一块弥补业务。

那么,这样的ofo的故事怎么讲下去呢?实在无法想象。之前摩拜的创始人说不行就当做公益,ofo正好践行了公益的理念。当然,之前政府在推的公共自行车,就是靠着政府补贴活着,本身就是一项公益的行为。现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共享单车,最终可能也只是做了一项社会公益,很难成为一种颠覆性的商业模式。

=======================

挨踢客,非资深品牌公关人士,观察公关、营销、TMT九年,曾服务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现为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员、WeMedia新媒体联盟成员、多个互联网品牌公关营销顾问。个人微信号:aitike

(本文系TechWeb博客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

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

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

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

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手机游戏更多